在蟹苗培育的不同时期应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XX同志:
您好!
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蟹苗的人工繁殖技术要点如下:
一、育苗池水处理
育苗池及所用工具须用浓度为100X10”(10—‘为百万分之一,下同)至200X10”漂白粉消毒,育苗用海水须经120目筛绢过滤,此时应适当施肥以培养浮游植物,一般施KN03浓度(5X10”),KH2P04(浓度为0.5X10”),每日1次,重金属离子过高的水不宜用作育苗池水。
二、幼体培育
当抱卵蟹腹部卵粒大多已经透明,心跳达150—180次/分时,表示幼体即将出膜,可将抱卵蟹移至育苗池,每立方水体放3—4只亲蟹,以每立方米水体放20~30万只的幼体密度进行幼体育苗。为保证幼体发育同步,48小时后若抱卵蟹腹部幼体还未排放完,需将抱卵蟹移至另一育苗池再行排放。
三、幼体饲料
第一期溞状幼体主要以硅、绿藻为饲料,若饲料不足可辅以少量细蛋黄,第二、三期溞状幼体宜投喂轮虫及卤虫幼体,第四、五期溞状幼体主要以投喂卤虫幼体为主。各期投喂均应量少多投,尤其要防止卤虫泛滥。
四、水温与光照
孵化期水温以20~25~C为宜,第三期溞状幼体前光照应控制在8000勒以下,第三期溞状幼体后光照应控制在6000~10000勒。
五、水质要求
育苗期间要连续充气,以保证水体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值以7.3~8.5弱碱性水为佳。当水中非离子态NH3-N大量增加,尤其在高pH值情况下,能导致幼体中毒死亡。因此要注意换水,一般从溞状幼体第一至第三期阶段,以加水为主,自第三期溞状幼体起应开始换水,日换水量为40%。当进入第五期溞状幼体及大眼幼体阶段,应增加换水量,日换水量至少在100%~200%。
六、大眼幼体捕捞
溞状幼体经五次蜕皮变成大眼幼体(蟹苗)后,再经4~6天的培育(此期间应向培育池内不断加入淡水进行淡化处理)就可出池。土池晚上采用灯光诱捕效果最好,水泥池可采用排水集苗。
七、防治病害
河蟹育苗常见的病是聚缩虫的寄生,可用孔雀石绿、福尔马林、新洁尔灭等药物杀灭,还可通过加大换水量的方法及使用浓度为0.5X10—‘至1X10—‘土霉素、呋喃西林进行防治。培育期间要严格控制敌害生物——水蜈蚣、摇蚊幼虫、弹涂鱼等进入培育池。
八、日常管理
日夜专人值班,幼体生长发育变态情况每天早、中、晚各检查1次,检查幼体的摄食情况,定期测试水温、水质,适时调整,以满足幼体发育所需的生态条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