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大棚花卉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花卉的花、果及叶片。在花卉的生长季节常伴随发生,尤其在冬春棚室生长期间。如果管理不善,易造成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花落叶,影响植物开花,降低观赏价值。
病原及发生条件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育适温10℃~32℃,最低4℃,相对湿度要求保持90%以上。由于棚内温度适宜,湿度大,如放风不及时,易造成发病较重。
病害主要症状病菌从萼毛、花梗的气孔或伤口处侵入,向果梗上蔓延,果皮呈灰白色水渍状软腐,湿度大时果面产生大量灰色霉层,病花落到叶面上,易引起叶片发病,形成着生灰霉的大圆斑。烂花、烂果落到茎上引起茎部腐烂,严重时植株枯死。如菊花叶片受害时,叶片边缘呈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轮纹状皱缩,叶柄和花柄先软化,然后外部腐烂;倒挂金钟叶片受害时,病叶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渐变成黑褐色并腐烂。此外,非洲菊、仙客来也易受灰霉病危害。
防治方法种子消毒:为杀灭附着在花卉种子表面的真菌,种子可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20分钟,流水冲洗40分钟后使用。也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后备用。新土栽植:病菌主要在土中越冬,因此,无论是园栽还是盆栽,一律要求土壤是无病新土,并对盆土、花盆、种球进行消毒。合理施肥:尽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而加重病害。棚内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内干净,做到通风透光良好。高温闷棚抑菌: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时放风。提高棚温到33℃。降低湿度,以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15%速克灵熏3~4小时(每亩大棚250克)。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大棚1公斤)于傍晚喷撒。喷雾法可采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雾1次,连喷2~4次。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000倍液,或50%多霉灵1000倍液,每隔7天交替使用,连喷2~3次,均能有效地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周游)
(来源:河南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