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正是酷暑高温季节,也是秋作物害虫猖獗危害时期,采取“低容量”施药技术是“快速、高效”防治秋作物害虫的最有效措施。与常规喷雾方法相比,可提高防治效果10%——%,降低农药成本20%——0%,既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又可减少或避免中毒事故发生。根据多年实践,现将几种秋作物常发生害虫低容量施药技术介绍如下:
防治对象及适用药剂
1、大豆、绿豆、芝麻、花生蚜虫。每公顷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或5%铁沙掌可湿性粉剂10——15克,以上药剂48小时防效均达95%以上。
2、棉花伏蚜。每公顷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或5%铁沙掌可湿性粉剂15——20克,以上药剂48小时防效95%以上。
3、大豆豆天蛾、红薯旋花天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麦蛾与棉花造桥虫、菜青虫等食叶类害虫。每公顷用90%结晶敌百虫50——75克,或50%辛硫磷乳油50——60毫升,或敌杀死、来福灵25——30毫升,以上药剂24小时防效95%以上。
施药方法
用弥雾机喷雾时,加水5——7.5公斤。施药时,手把开关关闭30度(使药液流量减少三分之一),喷头高出植株0.4——0.5米,使药雾均匀飘落在植株上。施药时喷幅达到4——5米,行走速度每分钟60-——0米,防治一亩地喷药时间5——7分钟。用一般喷雾器施药,亩喷液量9——10公斤。另外,应换上孔径0.7毫米的喷片,喷头高出植株0.5——1米,使药雾均匀飘落在植株上,喷幅1——1.3米,行走速度每分钟30——40米,防治1亩地约需25——30分钟。
注意事项
药械必须完好不渗漏药液,施药人员应始终保持在上风头位置,施药时间最好选在上午8——10点或下午4——6点,三级以上大风会裹走药雾,应停止施药。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