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在我国"863"计划的支持下,已逐步由单纯的模仿开始了自主创新,一批以动物生物技术为核心技术的企业也正在发展壮大。1999年我国有一定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规模的公司是21家,总产值不超过8500万人民币,然而政府与企业累计共同投入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却达到1.6亿人民币。我国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物转基因
动物转基因的应用包括:①改良动物品种,主要由"863"计划支持,项目包括利用转生长激素基因改良猪和鱼的品种,以及通过转特异性抗原基因培育抗特定病毒的动物品种,特别是转基因鱼的研究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国际领先水平,正处在紧锣密鼓的商业化开发阶段。②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我国"863"计划于1997年将此项目列为重大研究开发项目,此外北京市政府、上海市政府、深圳市政府和其他一些省政府,以及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均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并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海人类遗传病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发育所、扬州大学、新疆畜牧科学院、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军需大学等都先后获得了可能有潜在生产人药用蛋白价值的转基因动物。
2.基因工程疫苗
我国"86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樊登计划、农业部重点攻关计划在过去的"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重点支持了畜禽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与开发,是我国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中资金投入最大的领域。通过十几年的研究开发,我国科学家取得了许多十分有意义的成绩,个别疫苗已经达到了商业化生产的阶段。最近,国家计划委员会又从"生物技术产业化专项"经费中重点支持了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的开发。
3.动物基因工程激素及其他制品
我国基因工程激素的研究起步较早,也获得了较多的有潜在商业化生产的成果。早在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中就包括了对猪、牛生长激素基因的研究与利用,1991年获得了能够高效表达猪生长激素的工程菌株。同时,我国还在研究猪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免疫疫苗方面取得了突破,目前已被我国"农业部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可以进行商业化生产。
4.动物繁殖技术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86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农业部重点攻关计划和部分省市的研究计划都重点地支持了动物高新繁育技术,包括胚胎分割、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人工授精、核移植技术等,繁育了大量的优良种畜,也获得了一批克隆动物,为我国的体细胞克隆技术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5.动物基因诊断技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农业部"九五"重点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尽管我国动物基因诊断技术的研究开展得较晚,但却迅速取得了一大批国际公认的成绩,这可能是因为我国科学家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独特的动物遗传资源的结果。我国科学家在中国猪的高产仔数基因、高温应激综合症基因、肉质基因、脂肪蓄积基因、牛的"双肌"基因、高产奶基因、流产基因、奶蛋白量基因、鸡矮小基因、快慢羽基因、白血病抗性基因、"乌骨"基因等都已发明了优良基因的诊断盒,多数基因还获得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中国禽业导刊
2001年第18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