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及宠物饲养相关资料,如家禽家畜、水产、花木、瓜果蔬菜等,欢迎查阅!

到底是什么在不断侵蚀养鱼人的利润?

时间 : 10-13 投稿人 : Ernesto 点击 : 319 次

在我接触的客户中,有人守着上千亩的水域资源,却感到赚钱难;但有人却把一个不起眼的两三百亩的小水库,经营的风生水起,年入百万。都是养鱼,差异为什么就这么大呢?其实我觉得差异最大的就是认知。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维度不一样,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那得出的行动就大相径庭。

在中国的农村,还有许多受历史原因的影响,连小学都未毕业的人在养鱼,同时还有极少数人是大字一个都不认识,出于他们的聪明才智与胆识,有的人通过掌握水域资源获得了利润,但随着这些资源的承包费用越来越高,条件限制越来越多,假如不能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和投喂模式,他们将很难持续获得利润。他们中有的已经年过花甲,如果不是坐下来和他们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别人是很难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的。

今天我也是有感而发,遇到一水库老板,水中有机物太多,不用微生物分解,反拿着消毒药当万金油用,还振振有词地介绍他二十多年的经验,我试着改变他落后的用药方式,却无功而返。要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思想认识呢?按第一性原理,回到思考的本质上来,什么是思考。我还特意写在了朋友圈,现附在这里,思考就是把性状从思考对象上剥离下来,抽象成概念,这是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自然选择,再把概念进行模型、类比,形成各种思维方式,虽然不一定是真理,但却有效。正是有人用多元化思维模型思考问题,看到了别人所没有看到一面,具备了认知优势,这也是他们敢于在水产养殖上大量投入调水产品,如芽孢杆菌、酵素,虽然增加了养殖成本,但相对获得的效益来说,是大幅度的提高了养殖的综合效益。而单一模型化思维的人,就担心投入越多,成本越大,风险越大,眼里看到的成本与风险多过了利润,所以不愿增加投入。

特斯拉的老板伊隆-马斯克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我在想,存在着一种好的思维框架,那是物理学的东西,有点像第一性原理。把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并从那里开始往下推论。这和类比推理正好相反。”很多人都已习惯通过一件事去理解另一件事的类比思维,停留在复制别人的微小变化,却很难做出大的创新。更多的去关注了别人是怎么养鱼的,却往往忽视了眼下自己最应该做什么。我发现这是好多养殖户普遍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我想通过第一性原理,尽我的认知帮助养殖户,找出被侵蚀掉的养殖利润,如何一点一点找回来。

鱼吃进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体内的血液会向肠道富集,除了输送营养,最重要的就是输送氧气。因为鱼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为什么一些长期缺氧的鱼塘,饵料系数居高不下,水体中的溶氧与鱼的生长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在我接触的养殖户中,上午第一次投喂时,来吃料的鱼少,中午吃料相对好一些,但在下午最后一餐来吃料的鱼最多,也就是说,料在一天中投喂量是逐渐增多,像这样的池塘,大多伴随着水面有油膜,下风口聚集很多漂浮物,甚至有些投料后,鱼会在料台一冒一冒的。对于这样的池塘,即使没有发病死鱼,其实鱼塘每天产生的效益就已经开始减少。

有数据表明,水体中溶氧从5毫克每升,当降至4毫克每升时,鱼的吃食量会降低13%,当再降至2毫克每升时,鱼的吃食量会降低54%。随着吃食量的降低,其实饵料系数在急剧升高。假如在养殖水体溶氧4毫克每升时,鱼吃食1.5斤饲料可以长一斤鱼,那么在养殖水体溶氧为3毫克每升时,则需要3斤饲料才能长一斤鱼。照此规律,当养殖水体中溶氧低于2毫克每升,出现暗浮头时,即使鱼吃了饲料,生长其实已经停滞。当进一步降低至1毫克每升时,鱼类就基本停止了摄食,出现大量浮头,再低时还会泛塘死鱼。

饲料在水产养殖中,饲料投入要占到整个养殖投入的70%以上,所以每天投下去的料,溶氧有没有影响到饵料系数的增加,是否在最佳值5毫克每升以上,都是养鱼人要关注的。为了保住每天产生的养殖效益达到最佳,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投料时的溶氧原则,高于4.5毫克每升时投料;二、水温15度以上时,轮流补充芽孢杆菌、酵素,定期少量多次泼,以水面不出现油膜、下风口不出现漂浮物为原则;三、晴天中午开动几小时增氧机,缺氧半夜提前开;四、有条件的可以适时加注新水,清淤。

在养殖中,饲料投入的成本占到了整个投入的70%以上,所以养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就是饲料投喂管理。无论是饲料厂的业务员,还是鱼药企业的技术员,假如他足够的优秀,他是会主动去甄别客户的,不是什么样的客户都当成合作的伙伴。比如有一类人,天天坐在桌子上打牌,随便找个大爷看管下鱼塘。想起了,搞到很晚才去喂鱼的这类人,是很难把鱼养好的。因为投喂管理流失了部分养殖效益。

涉及到饲料,那自然会关系到投喂什么样的饲料,首先是浮料,还是沉料,饲料蛋白,粒径大小。这些都应与相投喂的鱼种相匹配。有时可能还有好几种鱼种同在一鱼塘里,这里还会涉及到不同种饲料与粒径的搭配投喂。从开始吃料的苗种开始,遇到第一个问题就是驯化,让其形成条件反射,有规律性的吃食,可以调节鱼体内消化酶的分解,提高消化吸收率。驯化的基本方法,就是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四定原则。促证饲料的品质,不过期,不发霉,不投喂过量,让鱼保持一定的饥饿感,在固定的地点,在同一时间段内投喂。

当苗种转入大塘进入成鱼养殖时,由于饲料吃食量大,料台选择在哪里,以及投料设备的选择都有要求。我看到很多养殖户的投料台位置的选择,都是在方便自己,要么是在管理鱼棚的面前,要么就是方便拉料的路边。至于料台水深是否合适,环境是否有利鱼于鱼儿安静吃食,是没有考虑进去的。当鱼塘面积大,鱼多时,在岸边用投料机投喂,有时也有局限性,对于岸边水浅容易导致料台周围溶氧不够。大量鱼吃食后,头在水面上要一冒一冒一段时间,不利于鱼的生长。此时根据鱼塘面积要么匹配更多的抽料机,要么改成风送式投料机,把料投至离岸边更远的区域。

随着不断的投料,鱼在一天天增长。在苗种阶段,可能一天会投到五至六次,但进入成鱼养殖后,投料的次数会有缩减。一般会在三到四次,对于草鱼养殖,我是主张一天投喂四至五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投喂次数越多,草鱼养成大肚皮的机率越小。同时,鱼天天在增重,每过一段时间,投喂量也要相应调整。美国大豆协会曾发表过如何增加饲料投喂量的理论方法,就是每间隔一个周期都要调整投喂量,第一天让其吃饱,后面按这个量的九成投喂。

在一年四季的投喂管理中,受水温天气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落实到每一天的投喂管理,其实都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其实都是在变化中寻找规律。比如一天中什么时候开始抽料最佳,当然是溶氧高于4.5毫克每升时,饲料系数较低时最佳,那么这个时间点,根据水质水温情况,大约是在天亮后1-2小时。而为了防止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什么时间抽喂一天中的最后一餐?建议在太阳下山前一个半小时。当在梅雨季节,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气,提前到太阳落山前两到三个小时,则是最佳的。

很多投料机都有定时定喂功能,其实我们还是强调投料时还是要有人进行巡查,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当鱼有发病迹象时,或是气候变化影响时,最先反映就是在吃料变化上,及时发现,调整投喂量,对症处理,防重于治。另外就是每次投料时间不宜太长,控制每次的投喂时间,在投料机匹配足够的情况下,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最佳,同时投料前,把投料机空开几分钟,等吸引足够多的鱼过来,等鱼的肠道内已经分泌部分消化液时,再投入饲料可增加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养殖中,除了潜在饲料投喂管理上造成的利润流失,那最大的就是疾病死鱼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鱼一旦发病,饵料系数升高,造肉成本增加,养殖周期延长,这些都还只是间接的经济损失,而当发生大量的死鱼,治疗用药,这些都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鱼病,那一定是预防重于治疗。如何预防就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有一个著名的三圈理论,认为疾病是病源与环境、免疫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成都边有很多钓鱼塘,当他们把鱼拿过来检查。一问情况,大多是外源水没有进入不发病,外源水一进就发病。当把客户带过一的外源水检测时,亚盐、氨氮都是比色器所能检测的最高值。过去,环境好时,换水有助于鱼病的治疗;现在换水,却是在雪上加霜。正是由于环境在恶化,所以才有了一些几十年前根本就是不是致菌的,现在却成了致病菌;或是一细致病菌,要随着外界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才表现出致病性。

到底是什么在不断侵蚀养鱼人的利润?

清澈见底的河水现已是奢望,再无人敢下河去游泳

像嗜水气单胞菌,1951的《水生生物学学报》上刊登了中国水研所发起人之一的王德明老先生的文章,把分离到的嗜水气单胞菌注入到鱼体上时,并没有引起鱼的死亡,基于这种现象得出嗜水气单胞菌不是致病菌。但到了1983年,上海崇明岛上的日本大板鲫发生大量死亡,黄琪琰教授从腹水中分离出了大量嗜水气单胞菌,认为这个菌就是致病菌。当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随着这个病原菌传遍全国,最终被业内所接受。当几十年前,环境好时,嗜水气单胞菌并不表现出致病性;现在环境变得差了,细菌为了适应生存,产生变异或毒性,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鱼病预防,重在环境改善。而改善环境,最好的就是微生物,比如芽孢杆菌、乳酸菌、酵素,和我有过接触的养殖户都知道,我总是在强调他们防重于治,多用芽孢原粉和酵素,而当他们使用之后,效果确实是非常明显的。最典型的就是黄老板,三年前他刚承包一500亩的水库,我们就开始接触。当时我就推荐他使用成都鱼康的芽孢杆菌原粉,使用一次后,他听别人说还有更便宜的,于是采用别人的。事隔一年后,看到周边那么多水库在用,反馈的效果很好,今年才又开始使用,前几天他水库又卖鱼,我还特意去测了下肥满度,都在2.2以上,这次黄老板是真切的感受到产品的效果,今天还特意又发了一批货过去。

到底是什么在不断侵蚀养鱼人的利润?

到底是什么在不断侵蚀养鱼人的利润?

在鱼疾病三圈理论中,增强免疫是预防鱼病的有效手段,现在通行的办法就是在饲料里定期添加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加乳酸菌,一方面提高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还可增强免疫。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定期添加后,鱼的肠壁会增厚,有助于饵料系数的降低。还有一个说法就是,鱼70%的免疫来源于肠道,所以把肠道的问题处理好,就等于处理好了70%的免疫力问题。提前处理掉肠道内的寄生虫,十天至半个月在饲料里添加大蒜素和维生素,既可以预防肠炎,还可以诱食促长。假如这些方面没有做好,那又将降低养殖中的效益。养殖的效益犹如蓄水池的水,只有堵住漏洞,效益才能提高。

在养殖过程中,有的人忽视掉了虑食性鱼类的产量,有的人仅仅把其看作调节水质的鱼类,没有把其当作经济鱼类对待。其实对于如四大家鱼等普通经济鱼类,滤食性鱼类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视。比如四川仁寿的黄老板,精养草鱼,一亩要投两到三吨饲料,如此多的残饵粪便,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成花白鲢的产量,光是花鲢就可亩产到500斤,按市场价格7-8元每斤,那人员工资、电费、鱼药钱、承包费等基本开销就都有了。

要实现虑食性鱼类产量的提高,就是要有足够多的藻类,既要有稳定性,还要有多样性。藻类不仅是通过光合作用给池塘提供溶氧,还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光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合成各种营养物质贮存在藻类中,成为滤食性鱼类天然的饵料。而所有些的前提,就是要水体中有大量藻类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虽然鱼的粪便残饵中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基本上贮存于大分子的有机质中,这些营养难以被藻类同化吸收。要通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才能转化成藻类的营养。而在所有的微生物中,要综合考虑效果、成本等因素,芽孢杆菌无疑是首选。所以越是投饵量大,就越应该增加芽孢杆菌的投入量。最近有许多的鱼塘,水面上漂浮着厚厚的一层油膜,就是有机质过多造成的富营养化,根治办法就是微生物分解。随便在养殖集中的区域走一走,水面有油膜,有漂浮物的鱼塘大量的存在,说明还有很多鱼塘滤食性鱼类的经济效益在流失。

最后,还有一些小的方面造成养殖效益的流失,也是不容小视的。比如有些鱼塘长年不能清塘,还更不用说清淤了。塘里的野杂鱼太多,造成饲料的浪费。还有养殖品种的选择,现在各类鱼苗,通过选育和杂交、以及基因技术,大大的提高了鱼的生长速度,如不能引进生长更快,卖相更好的鱼种,别人引进了,你没有引进,不进则退,在竞争中也是相当于养殖效益的流失。几天下来,接连写了几篇,由于个认识知所限,难免有所纰漏,敬请指正。(全文完)

相关文章

  • 养鸡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附兽药推荐)
    养鸡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附兽药推荐)

    春季温度回升,养鸡场密度较大,鸡病高发,养鸡户们在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管理,避免出现疾病,造成损失。下面有用户提出了在养鸡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病害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解答的。 一、用户王振提问:山林放养形的肉鸡,为什么会在一段时间集中产蛋后死亡? 朱老师:放养土鸡,最大的病就是禽霍乱,死亡率比较高,死亡也比较快...

    532 动物养殖管理技术 动物饲养方法 动物科普知识
  • 水产养殖户想自己培藻?怎么判断培藻正常和异常?
    水产养殖户想自己培藻?怎么判断培藻正常和异常?

    作者:广州胜维饲料高级工程师 施卫民一、培藻的目的1、是为了培出藻类,让池塘的池底和水体有良好的氮循环,使水有净化能力和富含溶解氧,同时遮阳,为对虾提供一个符合喜静畏光的生理环境。2、是为了培出以牧藻为生的浮游生物,为苗提供一个全价的开口料(枝角类、桡族类),减少棉花虾、肝发育不良等等现象。所以培好一池藻就是一造开始的...

    2971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百科 水产养殖知识 水产养殖资料
  • 健康养鱼丨冬季鱼塘管理技术要点
    健康养鱼丨冬季鱼塘管理技术要点

    现在天气变化较大,在这种形势下养户朋友们必须要重视并做好冬季池塘管理工作,降低养殖风险,保证养殖效益不受影响。一、冬季的鱼塘特点1、冬季的光照时间短,水温慢慢下降,鱼的采食量也跟着下降;2、冷空气的频繁入侵,引起水体不稳定,表层水较清爽,普遍的透明度大于15cm,但底层水严重恶化,氨氮、亚硝酸盐超标;3、水温低,藻类的...

    1335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百科 水产养殖知识 水产养殖资料
  • 獭兔皮质量标准
    獭兔皮质量标准

    1、特等:绒毛丰厚、平整、细洁、富有弹性,毛色纯正,光泽油润,无突出的针毛,无旋毛,无损伤,板质良好,厚薄适中,全皮面积在1400平方厘米以上。 2、一等:绒毛丰厚、平整、细洁、富有弹性、毛色纯正、光泽油润,无突出的针毛,无旋毛,无损伤,板质良好,厚薄适中,全皮面积在1200平方厘米以上。 3、二等:绒毛较丰厚、平整、...

    1634 动物养殖科普 动物养殖管理技术 动物养殖资料
  • 笼养鸽子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笼养鸽子容易出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

    鸽子是很多人会养的一个禽类,鸽子普遍是笼养,虽然笼养鸽子可以减少鸽子飞走等问题,但是若是长期笼养,则会造成鸽子出现一些问题,那么是什么问题?一起来了解下。笼养鸽子容易出现什么问题?1、亚健康问题笼养的鸽子相对于其它鸽子容易出现亚健康的问题。就是鸽子看起来健康,但是其实不健康。尤其是粪便不成形,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等等。这些...

    3002 动物养殖指南 农业养殖技术 动物养殖项目
  • 火鸡育雏期注意的事项
    火鸡育雏期注意的事项

    1温度:育雏室内温度第一周维持在34度,以后每周约降一度,降到18-21度为止。如果偏高,雏鸡饮水多,拉稀粪,张口,喘息,如果偏低,雏鸡挤靠热源起垛,常发生尖叫声。以散布均匀为适宜温度。2湿度:一般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5%-65%,如果偏低 ,雏鸡体内剩余的卵黄吸收不良,饮水过多易发生下痢,毛生长慢,无光泽,脚趾干瘪。如...

    2970 动物养殖技术 致富养殖技术 动物养殖技巧
  • 提高兔子育肥速度的养殖技巧介绍
    提高兔子育肥速度的养殖技巧介绍

    兔子养殖是近些年在农村比较受欢迎的养殖项目,这主要跟人们喜欢上兔肉有很大关系,肉兔的需求量增加,给养殖户们带来了不错的机会,而且兔子的适应性强、繁殖性能好、生长发育快,人工养殖起来也比较容易,那么要提高兔子的育肥速度需要掌握的养殖技巧有哪些呢?接下来一起去看看吧!1、仔兔适时上笼补饲为了满足仔兔的生长发育需要,建议养殖...

    1419 动物养殖技巧 动物养殖知识 特种养殖技术
  • 獭兔行情将平稳运行
    獭兔行情将平稳运行

    近两年我省獭兔行情较为平稳,但獭兔养殖量还比较大,今年以来,獭兔价格基本维持了去年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兔肉与兔皮在1月份都出现下滑走势,2月份又小幅回升,之后一直维持平稳价位。随着夏季来临,今年第三季度獭兔价格上涨无望,继续低迷运行,兔肉价格也基本维持稳定。一般质量的獭兔皮价格会有所下滑,但优质皮张价格仍会维持高位,獭...

    1975 动物饲养方法 特种养殖技术 动物科普知识
  • 奶牛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
    奶牛管理进入信息化时代

    “河南省澳美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路红勋兴奋地说,通过对牛场的信息化管理,他们在保证牛奶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奶量,同时还能减少饲草的饲喂量。而让澳美牧业受益的是一种奶牛牧场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参与该项目研发的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养牛室主任魏成斌介绍说,国外奶牛养殖产业已经非常紧密地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奶牛...

    2626 动物饲养方法 特种养殖技术 动物养殖教学
  • 黑山羊养殖的干草料调制
    黑山羊养殖的干草料调制

    黑山羊除了可以放牧外,其实还还可以入栏圈养,发展种草养羊,所以养殖户需要懂得制作干草等技术。调制优质干草养殖户必须做到如下要点:1,适期刈割。牧草和青刈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随生长发育的进行而变化。幼嫩时期,叶量丰富,粗蛋白、胡萝卜素等含量多,营养价值高,但产草量低;随着生长和产量的增加,茎秆部分的比例增大,粗纤维含量逐渐增...

    1122 动物养殖科普 动物养殖知识 动物养殖项目
  • 乌骨鸡的繁育与防病
    乌骨鸡的繁育与防病

    繁育方式公鸡选种公鸡应选体躯大、雄壮,桑椹冠大且呈蓝紫色,胸宽挺直,骨骼结实,啼声宏亮,好斗,交配能力强品种。母鸡选种母鸡应桑椹冠大且呈蓝紫色,肛门大而湿润松软、经常呈半开状态,耻骨间距离大至可容纳3指以上,腹部大而柔软,换羽迟而快,胸肌发达,皮肤细腻光滑,腿脚粗壮、有力,爪直,抱性差。配种目前一般采用同质选配,以提纯...

    2392 动物养殖指南 动物养殖知识 动物养殖项目
  • 怎样防治母猪产后瘫痪
    怎样防治母猪产后瘫痪

    母猪产后瘫痪病常发生在产仔后,也个别的发生在产前数几天内。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是饲料中钙或纤维素缺乏。因胎儿生长和仔猪哺乳,需要较多的钙质,由于冬天天气寒冷,母猪长期舍饲,缺少阳光照射,导致维生素D缺乏,也回引起母猪产后瘫痪,根据分析,1头中等的小的母猪,在产后20天内每天从乳中排出钙12.5克,磷7.5克,如果配合饲料...

    2378 养殖动物技术 动物养殖指南 特种养殖技术
  • 糟渣养羊技术
    糟渣养羊技术

    糟渣在养羊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如果处理的好的话,它也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技术。因为糟渣中的粗蛋白含量、维生素含量都还是比较高的,是养殖户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种饲料资源。那么我们要如何利用糟渣来进行养羊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糟渣喂前处理用糟渣看来喂羊的话,我们在使用之前是需要经过处理的,...

    812 动物养殖技术 特种养殖技术 动物科普知识
  • 烈日炎炎,虾鱼混养做好“六防”很关键
    烈日炎炎,虾鱼混养做好“六防”很关键

    每年高温季节,虾鱼混养池塘都面临诸多问题,稍有处理不当,都会损失严重。我们总结了高温期的池塘特点及池塘管理要点,希望能在高温季节给您的池塘管理带来些许帮助。一、防底臭高温期池塘各种鱼类规格都较大,存塘对虾通常有2-3批,鱼虾密度高,投喂量大,饲料浪费多,鱼虾粪便排放多,加上池塘物质循环快,死亡藻类多,导致大量残饵、粪便...

    968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百科 水产养殖知识 水产养殖资料
  • 黄颡鱼养殖周期多长
    黄颡鱼养殖周期多长

    黄颡鱼是又叫黄骨鱼,是味道鲜美的淡水鱼,野生的资源目前很稀少了,主要是依靠人工养殖。养殖黄颡鱼要养多久才可以达到正常食用体重,养殖多久小鱼才能长大发育成熟。养殖黄颡鱼的朋友们应该会关心这个问题,以及黄颡鱼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管理问题。今天文章主要就是介绍这些相关内容。1、养殖周期通常整个养殖期就是12到13个月左右,环境温...

    1073 动物养殖管理技术 动物养殖技巧 农业养殖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